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化院地合作,推动理论教育与基层实践深度融合,6月1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劲松街道联合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启动见面会。劲松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达、社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和文塔、社区建设办公室科长江维建、各社区负责人,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沈自友、学院辅导员张然以及2024级全体研究生参会,社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和文塔主持见面会。

社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和文塔对参加此次社区实践的同学们表示热烈欢迎,鼓励同学们从思想、行动上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区治理中去。随后,各社区负责人简要介绍了所属社区的基本情况。

社区建设办公室科长江维建介绍本次社会实践的背景,并宣布各社区对接学生名单。劲松街道社会实践是劲松街道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搭建的学生社会实践平台,与以往实践不同,本次活动创新开展“带着课题实践”模式——21名研究生分为8组,每组围绕一个基层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的研究课题深入社区开展实践,将理论研究与基层工作紧密结合,为院地合作育人注入新动能。

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沈自友对劲松街道长期以来对暑期实践活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表示由衷感谢,并对参与实践的研究生提出四点具体要求:一是珍惜实践机会,以专业视角扎根基层,把课堂所学与社区所需紧密结合,在实践中深化对“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的理解;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践行“带着问题来、留下对策走”,主动深入群众,了解社区治理的痛点、堵点,争取形成可操作的解决方案;三是提高成果质量,发挥智库作用,以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开展调查,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让调研报告具有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真正为街道基层治理提供智力支持。四是严守安全底线,确保平安实践,外出调研结伴而行,遇到问题及时与社区、学院老师联系。

劲松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达表示希望同学们结合研究课题和社区工作重点,深入体验基层社区的日常运作,深刻理解基层党员干部脚踏实地服务群众的工作日常。并以左宗棠“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的联句寄语同学们,希望同学们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处’,扎根社区治理的‘平处’,在调研实践中拓宽视野、沉淀能力,也期待社区与同学们在教学相长中共同收获——社区收获治理良策,同学们收获成长蜕变。

本次社会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育人的重要环节,引导学生在服务社会中了解民情、社情、国情;在社会实践中锻炼真本领,为社区治理、首都建设贡献马院力量。后续还将开展实践总结交流会、优秀实践报告评选等活动,进一步构建“理论-实践-理论”的育人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