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双周论坛(十)

发布日期:2019-11-21 12:40:58 作者: 来源: 打印本页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研究生经典研读会

 

20191120日晚7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双周论坛之研究生经典研读会在人文楼710会议室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全体硕士研究生参与了本次以重读《共产党宣言》为主题的经典研讨会,本次读书会由班主任刘伟老师主持,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高峰老师参与讨论。

 青马双10.png

      本次研读会,由沈睿同学开始,沿着上次讨论的问题,探讨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各阶级关系和意识形态的相关问题。刘伟老师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且推荐了阅读书目《西方马克思主义简史》及《历史与阶级意识》,同时给同学们了一个研究点,即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闫静同学进行了补充,提到了列宁在阐述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教育中的“灌输理论”。

陈浩辉同学为同学们读了《共产党宣言》中的第45-50段,概括了每段的段意,得出结论,即马克思采用阶级分析法分析了当时的社会各阶级,得出无产阶级是最具有革命性的阶级。在毛泽东同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深刻地体现了阶级分析法。刘伟老师和高老师就阶级分析法的思想来源进行了讨论,高老师提出了三个值得同学们思考的问题:(1)阶级分析法的现实意义;(2)阶级分析法与阶层分析法的关系;(3)阶级性与民族性的关系。刘伟老师又进一步提到:如何理解资产阶级法权观、价值观及其与社会主义的区别。同学们和老师进行了热烈讨论。刘伟老师提出要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理解文章中的相关内容,并且推荐了阅读书目《反对林论》和《哥达纲领批判》;高老师就政党意识形态的实质及其历史性、应然与实然辩证关系的视角进行了深刻阐述。

 

李书楼同学为同学们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的第51-54段,阐述了段意,谈到资产阶级对工人的剥削,从而获得剩余价值,工人开始反抗,并且逐步走向联合。王贵熙同学提到现阶段似乎农民比工人贫困的现状。同学们纷纷积极的谈了自己的看法,高老师提到了制度的评价标准这一问题,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哲学层面,我们要与具体的现实问题结合,同时我们也不能只停留在道德层面,而是要立足于唯物史观的理论高度看待现实。陈浩辉同学进而提到大工业及智能科技的发展,剩余的工人会增加,那这些工人的去向在哪里?高老师给出了三个角度:第一,产业链的转移,从全球范围和区域性关系视角进行分析;第二,科技伦理角度;第三,国家的具体政策视角。

经典研讨会是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双周论坛主题系列活动之一。围绕读经典,学理论,树理想,筹划举办常规性的重经典的读书会,有利于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经典著作内涵,提高将经典与现实相结合理解的能力;有利于同学们增强学科自信,夯实学科素养和理论水平;有利于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撰稿人:未沁梅)


【打印窗口】【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