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双周论坛(十七)

发布日期:2020-05-09 08:20:56 作者: 来源: 打印本页

 

202056日晚7点,第十七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双周论坛研讨会在线上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研究生参加研讨,班主任刘伟老师主持本次会议,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高峰老师参加学习和研讨。

                         17.png                      

 本次研讨会主要探讨恩格斯的哲学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第二章节的第七到第十二段。首先,陈浩辉同学对七、八两段进行了解读,主要分析了自然科学和工业强大迅速的进步对哲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他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个方面分析了哲学及哲学家们的进步并非是被纯粹的思想力量推动,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发展才是核心力量。此外。他还分析了黑格尔哲学是“倒置过来的唯物主义”的原因,阐述了恩格斯对施达克关于费尔巴哈混乱评论的批判。刘伟老师首先对第七段和第八段进行了总结,要求大家要学会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思考问题;应搞清“形而上学”这一范畴的含义。近代以前形而上学是追求恒久性的哲学,但是到了近代以后就含有了孤立、片面、静止的含义。

朱子含同学对第九、第十两段进行了解读。她认为在第九段恩格斯充分肯定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功绩,但是费尔巴哈没有克服通常哲学的偏见。第十段分析了费尔巴哈不承认自己是唯物主义者的原因,是因为他在认识论上不懂得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把唯物主义一般的世界观同特殊形式混为一谈。恩格斯指出,哲学的发展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发展,也就是说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哲学的发展,是哲学发展的动力。

陈浩辉同学针对第九段最后引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平行时空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仅是因为人们认识不到才这样认为的吗?那是否可以说世界是你观念的集合体,又该如何否定这一观念呢?”他认为每个人对世界有各自的认识与看法,世界之于个人就是个人所看到的那样,除此之外,个人有限的认识能力也会限定对于世界的认识。针对这个问题,王贵熙同学从生活的角度谈及唯物和唯心两种哲学的区分问题。高峰老师介绍了自己的看法,指出了认识在逻辑上涉及两个维度的问题:一个是“我的认识与世界(对象)的关系”,另一个是“我的认识与他人认识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应注意区分。之后刘伟老师也就这个问题发表了见解,并向我们推荐了一些优秀的哲学著作。

李红顺同学对十一、十二段进行了解读。对于机械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恩格斯认为机械唯物主义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待世界,并且这种思想与经验科学的发展是相适应的,随着自然科学和工业的不断发展,这种观点已经不再适用。恩格斯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成为一种认识世界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里涉及哲学和科学的关系问题。近代科学产生于欧洲与西方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有较大的关系,西方传统哲学是一种追求永恒的、绝对的普遍性规定的思维方式,这与自然科学追求事物的普遍规律有相通之处。刘伟老师与高峰老师对此进行了探讨。随后,高峰老师针对之前关于经典著作研讨会的调研情况进行总结,讲述了开展经典著作研读活动的目标和任务。

本次读书交流会大家收获颇多,刘伟老师和高峰老师的讨论也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在调研和征求大家意见的反馈中,同学们普遍对持续举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双周论坛持赞成态度,提出了各种建设性的建议。我们将继续坚持办好论坛,特别是在“战疫”期间,我们要加强自身修养,调节好学习时间,珍惜这段特殊的学习时光,在完成专业同时,放宽视野,研读经典,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和思维能力。(撰稿人:刘笑)


【打印窗口】【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