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青年马克思主义双周论坛(三)

发布日期:2019-05-31 08:32:16 作者: 来源: 打印本页

青年马克思主义双周论坛(三)

——《共产党宣言》的多维解读

 

2019515日下午,在人文楼710会议室,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了本年度第二期“经典中的真理与方法”读书会。三位青年教师从不同视角分享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的理解和体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十余名教师参与了本次交流和讨论。

 青马双3-1.png

苏超莉老师与大家分享了《共产党宣言》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她认为《共产党宣言》的写作目的便是要对工人进行阶级意识的启蒙和教育。从学科框架的建构逻辑来看,《共产党宣言》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目的、内容、方式等。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共产党宣言》的思想仍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孙逊老师分享了将《共产党宣言》的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中的心得体会。他认为解读《共产党宣言》,需要用通俗语言和创新形式重新表达。向学生解读《共产党宣言》,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描述远比理性的纯理论更吸引人。我们如果始终端着理论工作者的架子,拒绝放下身段去科普,那大众的认识可能就永远会被错误理解掌握。

田园老师认为,研读《共产党宣言》,既要注意克服思维方式、知识背景与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更要着重体会其价值底蕴。马克思笔下的共产主义运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社会关系乃至上层建筑的总体性批判和瓦解,是理论批判与现实批判的结合和统一。提出共产主义设想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反思和批判。这种反思和批判不仅仅是思想或理论意义上的,更是改变现实的感性的运动。共产主义主张消灭私有制,主张与传统观念进行彻底决裂,是马克思所讲的“改造世界”的活动和过程。共产主义要将人从现实的桎梏和精神的桎梏中同时解放出来,是人的主体性的恢复或者说重塑,是人的自由的真正实现。

青马双3-2.png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多位老师积极参与了读书会的互动环节。老师们立足于不同的学科背景以及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联系和区别,围绕社会发展五形态学说与三形态学说的内容和关系、共产主义社会三个基本特征的内在逻辑、社会发展的内在矛盾与动力、马克思的“解释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除学术层面的交流,与会者们围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共产党宣言》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如何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分享了自己在课堂上的做法和思考。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将通过持续、稳定、深入的分享和交流活动,探索学术共同体深化合作的路径,助力学院发展和共同成长。

本次论坛得到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会的大力支持。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双周论坛”是马克思主义学院面向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组织的学术交流机制和平台,分别在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两个层面自发组织,学院支持。两个层面的活动可独立运行,也可彼此打通协同运行。活动大致每两周举办一次,主要活动内容和方式包括:学术经典研读交流、轮流做学术报告、问题集中研讨、外请学术报告、科研合作交流等。“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双周论坛”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提供持续动力。论坛将逐渐面向全校开放,欢迎有理论兴趣的师生加入论坛进行交流。(撰稿:苏超莉,田园)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9515


【打印窗口】【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