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约瑟夫•科贝尔国际关系学院赵穗生教授就中美关系做报告

发布日期:2018-09-28 12:03:15 作者: 来源: 打印本页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理论前沿问题系列讲座(三)


2018年9月20日上午,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系列讲座第三讲在人文楼710会议室举行。美国丹佛大学约瑟夫•科贝尔国际关系学院终身职正教授兼美中合作中心主任、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美国委员会董事会董事、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研究员、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务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赵穗生教授作了题为“从错位的共识到竞争对手:美国对华接触政策40年的回顾与展望”的专题讲座。本次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高峰教授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全体研究生以及部分其他学院教师近30人参加了本次讲座,并积极参与了现场讨论。讲座结束后,高峰教授与赵穗生教授还围绕未来的国际化合作方式展开了进一步的交流和探讨。

围绕近期备受关注的中美贸易摩擦这个主题,赵穗生教授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讨论:第一,从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对华实行接触政策的背景、目标和历史发展等角度来梳理和分析中美关系从战略伙伴到战略竞争对手的转变;第二,分享了自己对未来中美两国关系如何发展的见解。首先,赵穗生教授分别从美国和中国方面分析了达成“错位的共识”的原因。从美国方面来看,对华实行接触政策一方面源于美国在越南战争后希望重新布置世界战略格局以及通过中国对抗苏联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希望在价值观层面改变中国,把中国从潜在的威胁变为一个利益共同体,从而在中国崛起之后不会挑战美国建立的国际秩序。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与美国对华实行接触政策在时间上是同步的,中国需要借助这一时机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富国强兵。接下来,赵穗生教授梳理了中美关系发生转变的节点。9•11是中美关系的一个转折点,美国在冷战后的战略透支导致了严重的国际和国内矛盾,而同一时期的中国则是愈发自信,“中国模式”让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的美国感到了巨大威胁, 美国认为中国在挑战自己,美国的接触政策是失败的。特朗普上台之后的一系列表现以及如今愈演愈烈的中美贸易摩擦,正是美国这种心态的表现。然后,赵穗生教授介绍了打贸易战在美国国内有很深的背景支持,美国的真实目的是限制中国的产业政策,扼制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最后,关于中美两国关系的未来走向,赵穗生教授通过分析中美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的变化以及中国近年来外交政策这三个角度,提出:中美之间虽然存在摩擦,竞争也日益强烈,但中美之间的继续合作不可避免。

赵穗生教授的精彩报告吸引了在座师生认真聆听,也引发了热烈讨论。在随后的自由讨论环节中,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和研究生围绕增加关税对中美两国的影响、当前贸易摩擦的走向、美国自身的政治体制问题、特朗普政府的政策的连贯性可能以及“中国制造2025”等问题与赵穗生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活动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高峰教授对本次学术交流活动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在现时代研究马克思主义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必须在经济全球化。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8年9月20日



【打印窗口】【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