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2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第37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双周论坛”在人文楼710举办,本次论坛邀请了我院教授崔希福老师为2020级全体硕士研究生做了题为“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可能的理论生长点”的主题讲座。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高峰老师、2019级班主任刘伟老师参加论坛。
在讲座中,崔老师围绕“两种生产理论”与新发展理念、“需要理论”与美好生活需要、《德意志意识形态》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述。首先,崔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两种生产理论”即物质资料生产与人类自身生产二者的起源、互补关系及其历史演变。他指出新发展理念与两种生产发展趋势在体现以人为本价值理念方面具有高度契合性,新发展理念彰显的是以人类自身生产为目的的价值旨归。随后,崔老师解读了《形态》中的“需要理论”与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强调美好生活需要是追求意义的需要,消解异化生活,重建意义世界,是美好生活的应然之路。最后,崔老师详细阐述了《形态》中“类本质”思想以及世界历史理论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启示。例如,“类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旨归,“类思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法论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是当今世界历史进入到全球化阶段的理论反映,又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必然结果。
讲解完毕后,崔老师就同学们提出的具体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耐心解答了同学们的疑问和困惑。崔老师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同学,无论在哪个二级学科,都应注重研读经典著作;要密切关注现实,注重把握经典原著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带着问题研读,收获才能更大一些。
通过本次论坛,不仅深化了同学们对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理解,进一步领悟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真理性力量和现实意义,而且有益于增强同学们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改善同学们研读经典著作的方法。(撰稿人:卢安宁)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双周论坛”是马克思主义学院面向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组织的学术交流机制和平台,分别在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两个层面自发组织,学院支持。两个层面的活动可独立运行,也可彼此打通协同运行。活动大致每两周举办一次,主要活动内容和方式包括:学术经典研读交流、学术报告、问题集中研讨、外请学术报告、科研合作交流等。“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双周论坛”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提供持续动力。论坛将逐渐面向全校开放,欢迎全校师生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