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日,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2020级研究生《德意志意识形态》读书指导会暨第56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双周论坛,论坛会以线上腾讯会议形式开展。
本次读书指导会邀请到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徐宁老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杨磊老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杨抗抗助理研究员。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高峰老师、2021级研究生班主任姚郁卉老师全程参与。2020级研究生班主任赵聪聪老师主持。
首先,赵聪聪老师简要介绍了本次读书指导会背景意义,希望通过各位老师指导讲解,加深同学们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理解与思考,特别是将马克思主义文本阅读融入到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为学术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杨磊老师分享主题为《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意识形态相关问题的思考》。杨老师结合自身博士论文研究方向以及现阶段学术研究重点,详细阐释了“意识形态概念”、“意识形态引导相关问题”以及“对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问题的思考”。特别是杨老师对意识形态三层维度的概念解析:消极意义上的虚假意识说、积极意义上的价值说、中性意义上的观念上层建筑说,以及对意识形态引导运行机制的详细阐释:需求的输入—支持的输入—支持输入后的压力反应—反馈环路与特定支持,拓展了同学们研究视野和思考角度,引发了同学们世界观与方法论层面的反思。
杨抗抗老师分享题目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与学术写作》。杨老师以自身读博期间创办读书会、研读马恩经典著作为契机现身说法,希望同学们重视经典、肯下功夫。读书写作要有问题意识,问题意识的培养,一是来自学术界相互讨论的问题,即从学术谱系本身出发去寻找那些尚未解决的问题。二是来自我们对现实的关照,对当下人类社会以及中国实践的关照。杨老师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的论文写作为例,为同学们详述了论文写作的思路和问题意识的展现。
徐宁老师讲授主题为《原著功底与学术论文写作》。徐老师提出了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应遵循的七大原则:有用性原则、公共性原则、经验性原则、传承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现实性原则、前瞻性原则。此外,徐老师立足自身论文写作实践,分享了研究选题中常见的几类问题以及如何选题的方式方法等,其中特别强调对马克思主义文本的溯源梳理工作要严谨务实,为同学们规范写作、高效写作、高质量写作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和方法。
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高峰老师总结发言。高老师指出,研究生的学习虽是辛苦的,但我们仍然需要保持对学术和知识的热爱,保持对思想的敬畏。交流与写作,是研究生学术生活必不可少的两种高效有益的方法,希望大家高度重视,不可偏废。勤思考、善交流、多动笔,在“做”中学,在“学”中进。希望同学们不要一味地吸收知识,而更应该提升作为一名研究者的主体意识,力求立足专业能力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撰稿人:李畅)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双周论坛”是马克思主义学院面向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组织的学术交流机制和平台,分别在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两个层面自发组织,学院支持。两个层面的活动可独立运行,也可彼此打通协同运行。活动大致每两周举办一次,主要活动内容和方式包括:学术经典研读交流、学术报告、问题集中研讨、外请学术报告、科研合作交流等。“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双周论坛”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提供持续动力。论坛将逐渐面向全校开放,欢迎全校师生加入。